打开社交平台,有时会看到观点相左的网友在评论区互相谩骂;刷个短视频,经常刷到各种养生谣言;手机一响,不知又是哪家公司打来骚扰电话……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做到既防范潜在风险又积极运用好新技术,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
2023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十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近年来,为规范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部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多细节、全方位、广覆盖,一系列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案例明确了网络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为全国各级法院依法审理相关案件、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提供了重要指导。
近日,电影《孤注一掷》热映,在全网掀起一股反诈热潮。“资产解冻”、冒充熟人、“AI换脸”……不法分子通过电信网络设下的手法不断翻新。
“看到好多群友炫耀跟着‘老师’投资赚了大钱,我很心动,却不知不觉落入了陷阱。”2020年年初,沈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被骗。沈某加入的是一个名为“安邦系人气网总决赛”的微信群。在该投资理财群里,自称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老师”推荐数字货币课程,群友交流赚钱经验,客服人员详解投资流程……一个月后,信以为线天后,沈某在试图提现时却发现操作失败,自己也被“踢出”微信群。
在该案中,沈某并非个例。据了解,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被告人程某在国内招募100余人至东南亚某地实施电信网络,其中以网络招聘为幌子,招募刚毕业的大学生共计15人。截至案发,该集团通过组织投资理财群等方式实施,共骗取包括沈某在内的155名被害人4100万余元人民币。
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以罪分别判处程某等9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
近年来,电信手段花样百出。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诈意识和识骗能力,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行为,加强反电信网络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法》)实施。该法涉及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法治“防火墙”。
为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推进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法律的相关调研,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为解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及其关联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先后出台了9个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办理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有效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侦查难、取证难、管辖难、认定难、追赃难等问题。
2021年6月,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现实斗争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律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精准对焦境外电信犯罪认定难、追赃挽损难等受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明确规定,办理电信网络犯罪案件时,查扣的涉案账户内资金,应当优先返还被害人。
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电信网络及关联犯罪案件22.6万件,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压缩行骗空间。2016年以来,北京、浙江、江苏、四川、河南等地相关法院审理了“长城行动”等一批特大跨境电信网络犯罪案件,一批跨境电信网络犯罪的主犯被判处重刑。
采取“撞库”方式查询并下载保存他人征信报告;非法获取工号、密码,办理大量手机号用于电信网络;离职后通过前同事查询航班信息,出售他人航班行踪轨迹信息……近年来,公民隐私数据泄露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治实践中日益蔓延的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2023年8月2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北京法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判情况新闻通报会,通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审判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北京高院相关数据显示,排除买卖、交换等中间环节,39.6%的涉案信息被用于违法甚至犯罪活动,包括违规提取公积金或办理信用卡、暴力催收讨债、电信网络、盗窃存款、敲诈勒索等。
习总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党的以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的制定,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中,我国个人信息保律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可入罪。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问题作出司法统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人脸信息的保护。
依法从严惩治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审理“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惩治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严惩通过非法侵入监控系统贩卖幼儿园、养老院实时监控数据的犯罪分子;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守护公众重要生物识别信息安全……人民法院通过审理一系列新类型典型案件,以司法裁判织密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网。
据了解,李某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辱骂赵某,并对该博文内容设置转发抽奖以扩散相关信息,引发一定程度的网络关注。同时,涉案博文发出后,赵某陆续收到网友私信,大多数内容带有攻击、谩骂的性质,赵某不堪其扰,精神受到影响,遂将李某诉至法院。
“李某通过社交平台账号公开发表针对赵某的贬损性、侮辱性言论,并以转发抽奖的方式提高网络关注度、扩大传播范围。”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定李某的行为侵害了赵某的名誉权,判决李某通过涉案社交平台账号公开发布道歉信向赵某赔礼道歉,并赔偿赵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名誉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一项人格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权。”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颜君介绍,本案中较为特殊的一点是,被告对涉案博文设置了转发抽奖,这一行为会扩大侵权言论的传播范围,加大侵害程度,加重侵权后果,被告因此承担了更重的侵权责任。
当前,随着社交网络不断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网络暴力手段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合成虚假照片、制作表情包、传播“AI换脸”视频等网络暴力侵权现象不时出现。
提及网络暴力的危害,全国政协委员刘瑞领表示:“网络暴力犹如网络空间中一只无形的黑手,不仅侵犯受害者的合法权利,而且可能影响网民的道德和价值观。”
近年来,针对网络暴力的特点,人民法院不断完善涉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案件的证据制度、证明标准,强化对公共安全和公民个益的司法保护,引导广大网友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2023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网络暴力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法律救济、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网络暴力法治化综合治理体系,落实网络暴力治理中作为关键一环的平台责任,为从源头治理减少网络暴力提供制度保障。
《征求意见稿》分别对不同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对于违规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依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如果发起、组织网络暴力或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恶意营销炒作等,应当从严从重处罚。对违规的网络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等处置措施。
为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等错误倾向,《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印波表示:“《征求意见稿》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网络暴力概念,将网络暴力信息衍生至违法信息之外的不良信息,使这些违背伦理道德的违法和不良信息无所遁形,受到规制。”
“希望以后法院多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多亏了你们的讲解,我以后再也不会乱点这些骗人的广告了!”
2023年9月14日,为大力营造群众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群众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热情,福建省清流县人民法院开展了一场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干警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等方式,向过往群众讲解《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等涉及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醒群众绿色上网、健康上网,自觉不良行为的,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易受骗重点群体进行“浸入式”教育,并注重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开设法治特色公开课。
在宁夏,彭阳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切实提升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使“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走出法院,通过组织反诈专题文艺演出进社区、进万家等活动,让法治宣传不枯燥、不单一、有实效;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庭审案件,让法律的威严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识诈防诈的意识和能力。
在河南,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干警结合日常生活中高频多发的电信、网络支付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网络犯罪案例,以案释法,切实向群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使广大群众意识到网络安全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