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私隐专员公署于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进入“世界币”项目在香港的六个营运点进行调查。右图:大公报记者昨日前往“世界币”油麻地的营运点,未见相关业务运作。\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大公报讯】记者钟佩欣报道:虚拟货币“世界币”(Worldcoin)透过虹膜扫瞄,收集用户的面容及虹膜影像,在香港营运期间共对8302人进行面容及虹膜扫瞄认证。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昨日表示,经调查后裁定,“世界币”在香港的运作,包括保留个人资料长达10年,违反《私隐条例》规定,公署已发出执行通知,要求“世界币”停止虹膜扫瞄装置在香港收集市民的虹膜及面容影像。
大公报记者昨日前往“世界币”营运点,在油麻地的营运点未见相关业务运作,店内展示其他公司的宣传品。在数码港内未见有营运点,职员表示对该公司没有印象。大公报记者向“世界币”发出电邮查询,截稿前未收到详细回复内容。
私隐公署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于“世界币”营运点进行了10次“放蛇”行动,并于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进入位于油麻地、观塘、湾仔、数码港、中环及铜锣湾的营运点调查,再经过两轮查讯后,完成调查。
公署发现,参与“世界币”项目的人,需让有关机构透过虹膜扫瞄,收集其面容及虹膜影像,以“验证”人类身份及制作虹膜编码,借此获取注册身份,定期免费获得“世界币”。
公署认为,“世界币”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并非必需,而且超乎适度。相关私隐声明、生物辨识资料同意书的内容欠缺中文版本,营运点的职员不会向参与者解说或确认他们明白文件内容,更不会告知他们有关披露生物辨识资料的风险。而且“世界币”会保留个人资料长达10年,以用作训练核实身份程序的人工智能模型,公署认为时间过长,属于过度保留个人资料。
私隐专员钟丽玲呼吁市民,如发现“世界币”在香港仍存在虹膜扫瞄装置营运点,应立即向公署举报,以便公署采取执法行动。
“‘世界币’没有说出收集虹膜影像用来做什么,即是他用来做什么都可以!”资讯科技专家,香港智慧城联盟创办人杨全盛向《大公报》表示,收集个人资料前必须向公众说明其用途、使用时间及地点等,认为该组织处理做法相当可疑。
欧洲杯app排行榜前十名Precise Biometrics为高通Sonic 3D指纹识别提供软件
BioMatch Mobile指纹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专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设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