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库里有时药品不全导致延续处方配不到,家庭医生会给你配药房的外配方,可以(在药房)享受到医院一样的价格。
如果你不是用医保电子凭证的,用实体卡只分两段。比如说,如果老人是本市职保退休人员,一般药店是先用当年账户再用历年账户,当年和历年账户全部用光后只累计到自付段,不到共付段,不能整个报销的。
第二种情况,上海现在有门诊统筹药店,退休人员去配药,医院如果库存缺了,医生给你开一个电子处方,再带本人医保电子凭证,去线下找门诊统筹药店,这种结算的时候一定要你出示医保电子凭证的。这种情况结算药的费用,和开处方医院相同了,变成三段了,先用当年账户,用光以后累计自付段,超出之后,是根据医院等级按照比例付的,就可以报销了。
不管是眨眼摇头,我爸爸听到它的指令之后,有个延时不通过,还有动作操作上的不规范失败,尝试最起码有五六次,一直无法成功。
因为配药也不可能断的,看上去很完美的制度和政策我的父母享受不到,我这种家庭估计上海也不在少数,如果唯一只有通过刷脸来认证的话,未免有点牵强,是不是能有多元化的认证方式。
他在医保平台要扫脸,不然没办法甄别是老人本人,您是说他扫脸一直通不过,是这个意思对吗(对)如果确实是这样,可能就领不到了,非常抱歉了(没有线下救济途径?)就算您去医保中心也没办法,因为软件设定好,这是国家平台)。
其实针对这些失能失智老人,原本是可以享受门诊统筹药店服务的,但由于数字鸿沟被阻挡在外,线上服务平台,也没有符合数字包容所强调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以往是通过线下的人工服务,来弥补线上服务的不足,但是由于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的层级比较高,目前各地线下的人工服务,跟国家层面线上服务的平台间,是有比较大的缝隙的。
一种做法是国家医保局派相关队伍到各地进行人工核验,或者是委托地方的医保局相关部门来进行人工核验,这一块政策和实操考虑,目前是有所欠缺的。此外我们也看到新政是在2023年初推出的,各地做法也不一样,上海采用的是应纳尽纳的做法。
如果说在线上人脸识别认证不改变,或者是线下数字救济不配套的情况下,我们未来可能也有更多一般药店转门诊统筹药店,也就是对失能失智老人来说,可能不仅配药更贵了,而且他可能能去的药店更少,那这样也是有失公允的。
那么,在现阶段技术应用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是不是可以考虑把线下人工服务纳入托底方案,让有特殊困难的特殊群体先跨过人脸识别的数字鸿沟呢?
技术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受限于技术的不完美,而把真正有需求的人群拦在门外,显然就违背了初衷。AI发展如此迅速,请等一等这些特殊人群吧!别让他们掉了队,反复困在系统里。